文献条码 |
索书号 |
状态 |
所属分馆 |
所在馆 |
馆藏地点 |
架位号 |
单价 |
套价 |
入库日期 |
操作 |
TSG006312 |
F127/3134 |
在架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|
CNY38.00 |
CNY38.00 |
2017-03-12 |
登录 |
订购年份 |
验收类型 |
验收期数 |
验收数量 |
验收日期 |
未找到数据 |
000 oam2
001 __ 000004493
005 __ 20100712202208.0
010 __ ■a978-7-207-07769-1■dCNY38.00
100 __ ■a20080721d2008 em y0chiy0110 ea
101 0_ ■achi
102 __ ■aCN■b230000■2GB2260
105 __ ■ay z 000yy
106 __ ■ar
200 1_ ■a利益共容体比较制度优势与制度变迁■9li yi gong rong ti bi jiao zhi du you shi yu zhi du bian qian■e区域兴衰中地方政府功能透视■f汪波主编
210 __ ■a哈尔滨■c黑龙江人民出版社■d2008.04
215 __ ■a277页■d26cm
225 2_ ■a博士文库
327 0_ ■a导论■a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■a第二节 研究方法■a第三节 “面一层一点”复合样本结构■a第四节 资料来源■a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章节结构安排■a第一章 “政府、制度变迁与区域兴衰”之理论谱系■a第一节 “政府、制度变迁与区域兴衰”之生态分析■a一、国家、社会、第三领域■a二、新制度主义:生态制度观约束下的理性选择■a第二节 “政府、制度变迁与区域兴衰”之经济学分析■a一、“科斯定理”与集体产权理论■a二、制度变迁与“诺斯悖论”■a三、发展国家论VS政府失败论■a第三节 “地方政府、制度变迁、苏南区域兴衰”之理论综析■a一、理论丛林■a二、西方研究:“地方政府合作主义”与合作主义的批判■a三、国内研究:“谋利型政权经营者”VS“中介论”,苏南模式终结论■a四、文献评析:共识、分歧与理论空间■a第二章利益共容体与比较制度优势:一个新的理论模型■a第一节 “政府理性人”:地方政府及政府精英的人性假设■a一、理性、经济人理性、政治人理性■a二、政府理性人基本逻辑:双重需求—追求权力—利益—运用权力—行为■a三、“政府理性人”构成本项研究的基本假设前提■a第二节 “利益共容体与比较制度优势”理论模型■a一、制度变迁理论框架:借鉴与再检验■a二、“利益共容体与比较制度优势”理论框架■a第三节 思考的工具:核心概念■a一、制度、制度变迁、比较制度优势■a二、共容利益、利益共容体■a三、苏南模式、新苏南模式■a四、地方政府、(地方)政府结构与功能、社区政府■a第三章 制度失衡一制度变迁—比较制度优势—制度失衡—苏南模式制度变迁第—重循环■a第一节 区域综合资源结构与制度初始性失衡■a一、历史中的苏南早期工业化:过密化?斯密动力?■a二、吴文化:苏南制度变迁的文化基因■a三、人民公社之初始性利益共容体与社队企业的历史遗产■a第二节 “利益共容体I”、制度变迁与比较制度优势■a一、制度变迁、四元博弈与“利益共容体I”的形成■a二、社区(乡镇)政府主导与苏南模式比较制度优势■a三、非正式社会规则的双重功能:苏南模式的潜规则■a第三节 制度失衡与利益共容体I解体■a一、苏南模式制度失衡与利益共容体I解体■a二、村庄权威与利益共容体I稳定性■a——华西村制度变迁之微观透视■a第四章 制度失衡一制度变迁一比较制度优势一制度失衡?■a——新苏南模式变迁第二重循环■a第一节 利益共容体Ⅱ、制度变迁与比较制度优势的重塑■a一、利益共容体Ⅱ、制度变迁与新苏南模式崛起■a二、新苏南模式:差异性资源禀赋结构与多模式均衡■a三、地方政府“政策规避”与策略博弈:昆山制度变迁路径■a第二节 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力一市场间互动■a一、权力之退出:苏南改制之制度变迁■a二、权力之再进入:商会与利益共容体Ⅱ再组织■a第三节 制度再失衡?新苏南模式潜在制度风险■a一、新苏南模式潜在制度风险■a二、精英主导与民众缺位:制度收益的差序性分配■a三、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:投资导向?0R公共服务?■a四、不确定性: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■a第五章 制度变迁与比较制度优势扩展■a第一节 “自生自发秩序”与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创新■a一、行政审批改革:地方政府治理机制创新的突破口■a二、异质性区域资源禀赋结构与苏南地方政府机构改革■a——盛泽镇与苏北Y镇的双重路径比较■a第二节 产权变革与基层政权运行体制创新■a一、产权制度变迁与民主制度生长■a二、从精英主导到公共选择:基层民主实践与动力机制■a结语■a一、研究结论■a二、研究创新■a参考文献■a后记
330 __ ■a本书中的研究遵循政治科学研究方法,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,从事实中提炼理论假设,并对其加以检验。自2000年始,作者在苏州市、无锡市、常州市、昆山、武进、盛泽镇等地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。通过实地调研、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,包括调查记录、访谈资料、组织章程,会议资料、会议记录、协议等文本文献。
461 _0 ■12001 ■a博士文库
517 1_ ■a区域兴衰中地方政府功能透视■9qu yu xing shuai zhong di fang zheng fu gong neng tou shi
606 0_ ■a政治■x中国
690 __ ■aF127■v4
701 _0 ■a汪波■9wang bo■4主编
801 _0 ■aCN■b91MARC■c201309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