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献条码 |
索书号 |
状态 |
所属分馆 |
所在馆 |
馆藏地点 |
架位号 |
单价 |
套价 |
入库日期 |
操作 |
51182600048454 |
H194.1/4044 |
在架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18-09-13 |
登录 |
51182600048455 |
H194.1/4044 |
在架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|
CNY58.00 |
CNY58.00 |
2018-09-13 |
登录 |
订购年份 |
验收类型 |
验收期数 |
验收数量 |
验收日期 |
未找到数据 |
000 oam2
001 __ 009430691
005 __ 20180814152712.0
010 __ ■a978-7-5131-3400-2■dCNY58.00
100 __ ■a20180101d2018 em y0chiy0110 ea
101 0_ ■achi
102 __ ■aCN■b110000
105 __ ■ay z 000yy
106 __ ■ar
200 1_ ■a百家姓诠解■9bai jia xing quan jie■f李赵杨译注
210 __ ■a北京■c开明出版社■d2018
215 __ ■a419页■d23cm
225 1_ ■a传世名著典藏丛书■h第一辑■f蔡瑶主编
300 __ ■a中华传统经典解读
330 __ ■a《百家姓》自北宋诞生以来,历代诵读之声不绝于耳。例如,南宋诗人陆游在《秋日郊居》诗中说:“儿童冬学闹比邻,据案愚儒却自珍。”诗人自注说:“农家十月乃遣子弟,谓之冬字。所读《杂字》、《百家姓》之类,谓之村书”。本书编者参考了近年来相关的著作,力争减少考据上的谬误。通过对每个姓氏的“寻根溯源”,考察其“变迁分布”,继而罗列“名人荟萃”,使读者更为直观地感受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。
461 _0 ■12001 ■a传世名著典藏丛书
605 __ ■a《百家姓》■j通俗读物
606 0_ ■a古汉语■j启蒙读物
690 __ ■aH194.1■v5
701 _0 ■a李赵杨■9li zhao yang■4译注
801 _0 ■aCN■biceMARC■c20180814
905 __ ■aTSG■dH194.1■e4044
906 __ ■b51182600048454■a58.00
906 __ ■b51182600048455■a58.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