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献条码 |
索书号 |
状态 |
所属分馆 |
所在馆 |
馆藏地点 |
架位号 |
单价 |
套价 |
入库日期 |
操作 |
TSG030187 |
K825/2133 |
在架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芦山县图书馆 |
|
CNY29.00 |
CNY29.00 |
2017-03-29 |
登录 |
订购年份 |
验收类型 |
验收期数 |
验收数量 |
验收日期 |
未找到数据 |
000 nam0
001 __ 000019869
005 __ 20100712202236.0
010 __ ■a978-7-108-02870-9■dCNY29.00
100 __ ■a20080922d2008 em y0chiy0110 ea
101 0_ ■achi
102 __ ■aCN■b110000■2GB2260
105 __ ■ay z 000yy
106 __ ■ar
200 1_ ■a我仍在苦苦跋涉■9wo reng zai ku ku ba she■e牛汉自述■f何启治,李晋西著■g牛汉口述
210 __ ■a北京■c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■d2008.07
215 __ ■a339页■d26cm
327 01 ■a第一章 “灰小子”的童年(1923年10月-1937年10月)■b1 “灰小子”■b2 我是个蒙古人■b3 “成汉,快回家来,狼下山了……”■b4 永恒的沉重■b5 母亲是个很不简单的人■b6 父亲影响我的一生■b7 想不到,这就是生南死别■a第二章 流亡大西北(上)(1937年11月-1939年12月)■b8 童年,永远隐没在黄河的彼岸了■b9 初中,画“吹号者”:因为我相信号声是祖国的心声■b10 三舅是共产党,我就跟定了共产党■a第三章 流亡大西北(下)——诗创作的 第一个高峰(1940年1月-1942年)■b11 高中:写诗与战斗融为一体■b12 不能抛头颅洒热血去抗战,我就抛头颅洒热血般地去写诗■b13 念念不忘的诗,终生难忘的人■a第四章 大学年代(1943年-1946年)■b14 高大、光头、冬天光脚穿草鞋,昂首阔步地走路的大学生■b15 我已不是个做梦的少年■b16 在萧何墓前 第一次接吻■b17 “狱外的歌声和进军,却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”■a第五章 出生人死(1946年6月-1949年10月)■b18 在国民党<正义报)的房间里宣誓参加共产党■b19 晚到二十分钟我就没命了■b20 天安门城楼是我 第一个打开的■a第六章 艰难的抉择(1949年10月-1955年4月)■b21 又忙又累的招生工作■b22 我真要参加“保卫毛主席”的秘密组织吗■b23 雪峰欢迎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及诗歌界的争论■a第七章 我与胡风及“胡风集团”(上)(1955年5月-1958年2月)■b24 1955年被捕前与胡风的交往■b25 在审判会上见到胡风,我忍不住为他辩护■b26 与胡风恢复通信■b27 与胡风重逢■b28 为什么要批胡风和他周围的一些人■a第八章 我与胡风及“胡风集团”(中)■b29 从“拘捕”到“隔离审查”■b30 牺牲个人完成党■b31 我的悲痛,不仅仅是个人的,是历史的,社会的■a第九章 我与胡风及“胡风集团”(下)■b32 在所谓“胡风集团”中,我最感念佩服的是阿垅■b33 路翎:文学史上应该留名的人■b34 曾卓:总是张开双臂拥抱朋友■a第十章 风暴前后(1958年2月-1969年9月)■b35 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■b36 在平房,边劳动边写小说■b37 我和雪峰共用一张办公桌■a第十一章 五七干校(1969年9月-1974年12月)■b38 一幅真正的有血有肉的命运的图像■b39 在五七干校,干活我不含糊■a第十二章 诗创作的 第二个高峰(1972年-1975年)■b40 我的生命有再生的感觉■b41 我今生今世感激这两行诗■a第十三章 平反前后(1975年1月-1979年)■b42 从资料室卡片抄写员到恢复党籍,发表诗作■b43 从筹备到主编《新文学史料》■a第十四章 为《新文学史料》组稿■b44 萧军在颠沛流离中完好地保护了萧红的信件,我很佩服■b45 闲话赵清阁、端木蕻良、骆宾基、沈从文■b46 且说叶圣陶、朱光潜、施蛰存、赵家璧、卞之琳、陈残云、黄秋耘■b47 也说说周扬、夏衍、茅盾、艾芜、孙犁■a第十五章 复杂、曲折的变革年代(1980年-1988年)■b48 关于”七月派”和我的艺术主张:消灭了个性,还有诗吗■b49 《中国》:从诞生到夭折■b50 丁玲比较复杂,中国的大人物都如此■b51 中国文学的老生代和新生代■b52 朦胧派、新生代诗人对中国诗歌的贡献不可磨灭■a第十六章 世纪的末尾(1989年-2000年)■b53 “最后一课”、两套丛书与 第十六届世界诗人大会■b54 一个让人感动的、很特别的日本人——秋吉久纪夫■b55 写《童年牧歌》,我迷上了散文■a第十七章 最近几年,我有一句座右铭:“有容乃大,得大自在。”(2001年- )■b56 接受马其顿的“文学节杖奖”时,我说,哦,伟大的诗神■b57 回到故乡,感到太阳都不一样,就连山都很亲切■a第十八章 我一生的诗友与朋友■b58 跟聂绀弩没大没小■b59 大彻大悟严文井■b60 艾青,我得回报你一个吻■b61 田间:他早年朴实的风格,战斗的风采影响了我一生■b62 冯至:对中国现代诗有大贡献的、学者型的诗人■b63 何其芳:我所敬重的、比较复杂的诗人■b尾声 从热血青年到热血老年,我仍在苦苦跋涉■b后记(一)■b洗礼——后记(二)■b附录一■b父亲■b咸宁五七干校杂忆■b牛汉:我的亲兄弟一般的朋友■b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——我心目中的牛汉■b附录二■b年谱
330 __ ■a本书讲述了作家兼编辑家牛汉坎坷丰富的一生:童年灰小子、少年流亡大西北、冬天光脚穿草鞋的大学时代、为革命出生入死、因“胡风集团”而受难……刻画了一幅有血有肉的命运肖像。牛汉一生对诗歌痴情不改,文中涉及不少感念的师友、文坛往事、名人逸闻:浓墨于胡风、冯雪峰、丁玲、路翎、曾卓、萧军;淡彩于沈从文、叶圣陶、朱光潜、施蛰存;细描卞之琳、艾青、田间、冯至、何其芳;略论周扬、夏衍、茅盾、艾芜、孙犁。行文兼有历史的广度和心灵的深度,文字饱含着对现实的体验和对生命的体悟。
517 1_ ■a牛汉自述■9niu han zi shu
606 0_ ■a文学■x文艺工作者■x传记■j中国
606 0_ ■a作家■x传记■y中国
690 __ ■aK825■v4
701 _0 ■a何启治■9he qi zhi■4著
701 _0 ■a李晋西■9li jin xi■4著
702 _0 ■a牛汉■9niu han■4口述
801 _0 ■aCN■b91MARC■c20130904